2月10日,又是一年正月十三,貴池大地春意初現(xiàn)。在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池州儺戲的主要流傳地——梅街鎮(zhèn)源溪村與墩上街道茅坦村,兩場一年一度的盛大儺事同日上演,兩地村民不約而同踏著春寒料峭,以最熾烈的民俗儀式叩響新春的祈福之門。
對源溪人而言,每年的正月十三是比大年三十更重要的存在。每年這天,該村都會按照多年傳統(tǒng),由徐村柯、縞溪金、縞溪曹三大家族依次舉辦儺事活動,源于明清,延續(xù)近千年。
源溪儺事以搶燈傘、朝社樹最為獨一無二。
當天清晨,三家祠堂便已香煙繚繞,熱鬧非凡。上一年搶得傘燈并生兒育女的人家開始陸續(xù)向儺神獻燈傘,眾人紛紛進入祠堂燒香叩謝,“今年我家孩子考上大學咯!特地來討個好彩頭!”村民柯芳鳳在徐村柯氏祠堂的燈傘上“搶”下了一盞寓意著“子孫繁衍,人丁興旺”的燈籠,開心地告訴記者。
搶完燈籠,三大家族的村民們便紛紛戴起面具、舉起旗傘,按照世代相傳的路線依次向村內(nèi)的百年老樹——社樹出發(fā),開啟“朝社樹”的莊嚴儀式。百年社樹下,帶著面具的“儺神”在鑼鼓、鞭炮、銃聲齊鳴中跳起古老的儺舞舞傘錢,“傘兒團圓,人喜神歡,家門吉慶,人口平安……”圍觀的村民與表演者悠揚的儺腔附和呼應(yīng),向“神樹”表達對土地賜予的回報,祈求風調(diào)雨順、五谷豐登、親鄰和睦……
記者了解到,晚飯后源溪村的各村組村民還會唱儺戲,大家戴著臉譜坐在室內(nèi),隨著鼓點,開口清唱,聽眾一片肅穆,唱的大多是祈禱風調(diào)雨順的事情,同時還伴有舞蹈動作,直到夜深,村民才會漸漸散去。
與此同時,墩上街道茅坦村同樣熱鬧非凡。正月十三是茅坦村舉行儺神巡游儀式“迎圣”的日子——“婆家”茅坦杜從"娘家"柏冶胡迎回儺神。
上午九時,茅坦杜氏族人便整裝待發(fā),簇擁著儺神前行,迎圣回神廟。巡游路線上,彩旗飄揚,隊伍中的敲鑼打鼓者個個精神抖擻,手中的鼓槌上下翻飛,節(jié)奏明快有力;嗩吶手們鼓起腮幫子,吹奏出高亢激昂的曲調(diào),讓人心潮澎湃;地銃和馬蹄炮的轟鳴聲,更是增添了威武的氣勢。巡游隊伍浩浩蕩蕩,每到一處,村民們紛紛鳴炮迎接,虔誠地拱手作揖,祈愿新的一年全家平安,萬事如意。
在這一系列活動中,年輕一代的身影尤為引人注目。
源溪村“95后”青年曹必冉第九次參與源溪儺事的統(tǒng)籌工作,熱愛傳統(tǒng)文化的他如今長期扎根家鄉(xiāng),深度挖掘本地儺文化。他見證了年輕一代在儺事活動參與度中的顯著提升。據(jù)他統(tǒng)計,今年正月十三,共有近三十名像他這樣的90后、00后青年深度參與源溪儺事。
“00后”男孩曹必涵便是其中之一。前不久,他剛剛代表源溪村參加第二屆儺文化展暨池州儺仙鎮(zhèn)首屆儺王爭霸賽,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儺舞表演團隊同臺競技。當天,他首次成為朝社樹環(huán)節(jié)中錢傘舞的表演者,精湛的技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。
而在茅坦村,有一群“10后”正逐漸成為非遺傳承主力軍。
“小馬們都站好!”杜氏宗祠前,領(lǐng)頭的“老馬”對著一群身騎色彩斑斕的道具馬匹、頭戴紅巾的年輕孩子們喊道。在當天的巡游中,這一幕場景令來訪游客印象深刻:“老馬”將背后的一幅幅彩旗插至“小馬”們的背后,仿佛象征著茅坦村的年輕一輩正從老一輩人手中接過了文化傳承的“接力棒”。
在隨后的高蹺馬表演中,孩子們腳踩約兩米高的杉木蹺,身姿矯健,動作威武,伴隨著鑼鼓聲在祠堂前奔騰跳躍,時而列隊行進,時而對陣交鋒,精彩的表演贏得陣陣喝彩。
14歲的杜陳瑞正是其中的一員,小小年紀的他已有了5年的儺戲、高蹺馬學習時長?!敖衲晔俏业谌螀⒓佑瓋癖硌莼顒?,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,讓古老的儺戲不斷煥發(fā)時代光彩,讓更多人了解儺戲、愛上儺戲、參與儺事?!彼麍远ǖ乇硎?。
非遺文化的代際傳播也為村莊帶來了新的發(fā)展活力。當天,無論是源溪村還是茅坦村,都迎來了全國各地的游客、媒體及攝影愛好者?!斑@是我第一次看到儺戲的現(xiàn)場表演,非常震撼,內(nèi)心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?!笔徍慰挖w躍麗感慨,當天,她和17名當?shù)財z影愛好者一同來到源溪村,他們被這里的傳統(tǒng)文化和淳樸民風深深吸引。
記者從兩村村干部處了解到,這種儺戲的傳統(tǒng)代代相傳至今,就算年輕人要外出務(wù)工,一般也是把儺戲表演完才走,大家?guī)е鴥畱虻募兔篮迷竿霭l(fā)。此外,這幾天,兩地民宿、農(nóng)家樂皆被預訂一空。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立足于池州儺文化和全域旅游新格局,貴池的文旅融合之路正越走越寬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